北京大学上海临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下称“中心”)是2021年3月由北京大学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约合作的“科技创新型平台”,双方共同打造临港新片区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全球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载体,共同建设面向产业创新需求、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协同的新型研发和转化机构。
中心依托北大在理、医、工等领域的创新优势和人才资源,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材料、量子科技等领域,汇聚国内外顶尖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政策链等,产出更多创新成果,通过深度培育与金融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科技企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临港新片区产业创新发展,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发展模式开放
区位条件优越
上海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运行机制灵活
"民非机构+平台公司+专业服务+投资基金",市场化、专业化运行;
合作资源丰富
北大校内外全链条要素深度整合,高质量科创新生态;
配套政策齐全
人才、住房、医疗、教育等全方位优质配套政策。
(一)岗位职责
包括但不限于:
1. 主导生物医药行业项目孵化,主要工作包括行业研究、项目挖掘等;
2. 构建和维护生物医药行业项目库,对相关项目保持长期跟踪和深度研究;
3. 对拟孵化项目主导尽职调查、项目合作协议核心条款商定(孵化资金支持安排、资金转股条款等);
4. 技术需求挖掘与分析(与当地生物医药企业合作构建生态);
5. 技术转移方案策划与咨询服务;
6. 孵化项目监督管理;
7. 孵化成立企业后期跟踪管理和退出(孵化项目成立的标的公司);
8. 其他科技发展部所需业务接待、文书、材料梳理等工作。
(二)任职要求
(三)工作地点
1.从事传感器中电极的加工制造研发,包括电极材料制备、电极加工制造方法及加工工艺的研发、电学性能表征,并进行仪器调试、组织相关人员生产和制造等环节;
2. 从事传感器中生物材料固定方法和工艺研发,并进行仪器调试、组织相关人员生产和制造等环节;
3. 从事传感器电路系统PCB的设计和研发,并和外部公司进行对接进行生产制造等环节。
1.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有医疗器械申请的经验者优先;
3.具有良好的内外沟通能力,擅长团队协作。
微信
微博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海洋二路88弄创新魔坊二期一号楼
邮编:201306
京ICP备050650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
版权所有©上海临港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