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资讯 - 正文

“IICSH行业动态速递”第十四期

宏观要闻

l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9日上午在京召开。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王沪宁就《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来源:10月9日 新华社

l 国家知识产权局9日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表示,2012年至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年均增长13.8%,累计注册商标3556.3万件,年均增长25.5%。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中国独占2席,科技创新更加活跃。

来源:10月10日 经济日报

l 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和菲利普·迪布维格(Philip H. Dybvig)获得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诺贝尔委员会介绍,3位获奖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学术工作“显著提高了我们对银行在经济中作用的理解,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并说明了为什么避免银行倒闭至关重要。这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和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是无价的。

来源:10月11日 新浪中国

l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达到46773万人,比2012年增加9486万人。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2021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17072万人、21712万人和35868万人,占比分别为22.9%、29.1%和48%;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比2012年分别下降10.6和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11.9个百分点。就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2020年,就业人员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受教育程度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18.7%、41.7%,比2012年分别下降2.3、6.6个百分点;高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17.5%、22.2%,分别上升0.4、8.5个百分点。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2年的9.7年提高到2020年的10.4年。

来源:10月10日 国家统计局

l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维持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3.2%的预期,但将2023年增速预期再下调0.2个百分点至2.7%,并称有25%的可能性降至2%以下。IMF同时预计,全球整体通胀将在今年第三季度达到9.5%的峰值,明年四季度将下降到4.7%。IMF同时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称,自今年4月以来,全球金融稳定风险有所增加,风险平衡明显向下行倾斜。

来源:10月12日 同花顺财经

生物医药

l K药在中国获批第九个适应症:治疗肝细胞癌:默沙东宣布,其PD-1抑制剂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商品名为可瑞达)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单药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或含奥沙利铂化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治疗。至此,Keytruda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共有9项。

来源:10月13日 药智新闻

l 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关于发放药品电子注册证的公告,公告称自2022年11月1日起,发放药品电子注册证。药品电子注册证发放范围为自2022年11月1日起,由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药品上市许可、药品再注册、药品补充申请、中药品种保护、进口药材、化学原料药等证书以及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药品电子注册证与纸质注册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电子证照具有即时送达、短信提醒、证照授权、扫码查询、在线验证、全网共享等功能。

来源:10月9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人工智能

l 个人电脑(PC)需求正以数十年来最快的速度下跌。在经历过与疫情相关的销售增长后,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在电子产品上的支出放缓。研究公司Gartner Inc.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19.5%,创下20多年来的最大降幅。最近一个季度,电脑制造商的PC出货量为6,800万台,低于上年同期的8,450万台。

来源:10月11日 华尔街日报

l 10月11日,梅赛德斯-奔驰和微软宣布展开新合作,利用人工智能(AI)、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和数据分析提供实时反馈,以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供应链瓶颈并动态分配资源,把电动汽车和高端豪华车置于更高的优先级。

来源:10月13日 智能网联

半导体

l 深圳拟出台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其中提出,探索设立市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最高2.5个百分点、最长不超过5年的贷款或融资贴息。

l 近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深圳市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全面提升产业链核心环节、加速突破基础支撑环节、聚力增强产业发展动能、构建高质量人才保障体系等内容。其中,《征求意见稿》重点支持高端通用芯片、专用芯片和核心芯片、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等芯片设计;硅基集成电路制造;氮化镓、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导体制造;高端电子元器件制造;晶圆级封装、三维封装、Chiplet(芯粒)等先进封装测试技术;EDA工具、关键IP核技术开发与应用;光刻、刻蚀、离子注入、沉积、检测设备等先进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以及核心半导体材料研发和产业化。

来源:10月12日 网易新闻

新材料

l NASA固态电池重大突破:能量密度约为特斯拉4680电池两倍:近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其研发的航空用固态电池取得了重大突破。NASA在其官方网站介绍,NASA目前所研发成功的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了500Wh/kg,几乎是目前最好的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的两倍——特斯拉(217.24, 0.74, 0.34%)公司的4680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300Wh/kg。

来源:10月12日 澎湃新闻

l 中国石化对外宣布, 我国首条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在上海成功投产,国内碳纤维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石化研发试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它的密度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整个项目计划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每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1.2万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达到6.2万吨,较2020年增加27.7%,占全球碳纤维需求量53%。专家表示,碳纤维在新能源、风电、光伏、汽车、体育用品等下游市场应用将逐渐爆发,渗透率不断提升。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秘书长孟弋洁表示:到2030年以后应该能达到500亿碳纤维大丝束的量级,它带动的整个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应该是千亿级的

来源:10月14日 央视财经

新能源

l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透露,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9月交付量超过8.3万辆,再创月度交付记录新高;9月份,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6万辆左右,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5%;预计9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59万辆左右的水平。崔东树表示,近期零售较强的内在原因是前期消费释放、政策推动。此外,新能源车市场供给改善,叠加油价仍处高位等因素,也带动了电动车订单量上涨

来源:10月10日 网易新闻

其他

l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8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0.8万辆,同比增长65%,这也是历史上首次超过30万辆。从今年前八个月整体情况来看,我国汽车出口量已经超越德国,仅次于日本汽车出口量。其中,新能源汽车1-8月出口量同比增长超九成,贡献了重要的增量。发达国家正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中汽协整理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1-8月,我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墨西哥、日本、比利时、英国、俄罗斯联邦、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

来源:10月11日 证券时报

l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到2030年,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到2035年,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

来源:10月12日 证券时报

l 据气象组织《2022年气候服务状况:能源》报告,随着全球极端天气事件等越来越频繁且剧烈,气候变化正在给全球能源安全带来风险,直接影响到燃料供应、能源生产以及当前和未来能源基础设施的韧性。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能源部门是全球约四分之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来源,只有在未来8年内将低排放电力供应增加一倍以上,才能实现有关减排目标,他呼吁加强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等。报告指出,全球能源供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水资源。2020年全球来自热能、核能和水力发电系统的电力中有87%直接依赖可用水量。同期有33%的靠淡水冷却的热电站位于高度缺水地区,有15%的现存核电站也是如此,预计今后20年,核电站这一比例将增至25%。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将有助于缓解全球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压力,因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所用水量远低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和核能发电厂。

来源:10月12日 央视新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 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上海出台政策措施

下一篇: 一文读懂临港新片区最新人才购房政策

版权所有©上海临港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