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北大临港科创中心(下称“中心”)低空融合飞行公开课在中心一层党群服务中心大厅成功举办,北斗伏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亚强担任首期授课专家,上海长三角现代产业促进会会长王芳、俺来也上海运营副总刘泳涛等50余位各界嘉宾现场参与了公开课。北大临港科创中心执行主任王宇主持了本次公开课。
公开课上,中心执行主任王宇向到场观众介绍了中心概况和低空产业布局,并对北大临港融合飞行示范平台源起、平台定位、“1+6”产业促进模式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正式课程开始前,在中心搭建的无人机临时起降点上,中心低空智联技术研发中心杨辉现场操作,无人机在全场观众的见证下顺利起飞,从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大楼(浦东新区海洋二路88弄)沿规划航线飞至港城新天地(浦东新区茉莉路225弄),第三方导航显示地面距离约5公里。

随后,北斗伏羲杨辉在北大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平台指挥大厅向现场观众全方位展示了北大临港融合飞行示范平台,无人机沿着所申请航线起飞,一路飞行至港城新天地的全过程。途中可以看到有同一空域内临港星逻无人机在空中巡检的航线情况(图中黄线部分),通过这一低空智联立体交通指挥系统,各飞行作业无人机可以真正实现统一平台指挥管控下的融合飞行,避免空中交通事故的发生。

10点15分,在全部到场观众的见证下,俺来也副总刘泳涛协助王芳会长通过高校本地生活数字化平台“俺来也”小程序完成了真实下单点餐测试,无人机于10点21分在港城新天地取餐完成并返航,10点28分顺利返回中心大楼,将餐送到王芳会长手中,全程用时14分钟,实际飞行时间仅7分钟,比同等距离条件下的平均送餐时间至少节约20分钟。
最后,张亚强副总带来了《低空经济行业分析及产业发展》的专题培训课程,详述了低空经济行业发展的背景、政策,普及了低空常识,对低空产业链进行完整分析,通过国内国际对比,介绍低空行业发展及应用现状,分享了低空基础设施及应用场景、低空产业孵化与培育等相关研究。观众踊跃互动提问,场面十分热烈,中心副主任张炜炜参与互动交流。
此前,北大临港融合飞行示范平台在26日中心参与协办的“2024未来空间&高端制造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正式启动。该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平台是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和低空飞行器企业、场景应用企业、能源支持企业等十六家相关机构共同建设并将外卖快递、城市巡检、低空观光、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融合在一起的低空智联立体交通指挥系统,未来旨在为市场主体进入低空经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政府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延伸阅读一:北大临港融合飞行示范平台
该平台是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指导,北大临港科创中心牵头发起,联合首批18家单位参与建设的上海市首个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平台。平台集合外卖送餐、智慧物流、城市巡检、低空观光等低空经济典型应用,在临港特定区域由统一的低空智联技术系统支撑,打造融合飞行“实战”场景,为低空经济提供临港案例。
通过平台搭建,北大临港科创中心提出低空经济“1+6”产业促进模式,为地方发展低空经济提供涵盖技术、产品、人才、产业发展模式等内容的全方位支撑。平台将助力上海临港打造低空经济融合飞行“最好样板间”,为市场主体进入低空经济降本增效;为政府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1+6”产业促进模式】
1个技术体系:“全空间无人技术体系”
6个促进条件:“技术研发中心”+“融合飞行示范”+“专业运营平台”+“高质量孵化器”+“产业引导基金”+“人才培训基地”
【首批参与单位】
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北斗伏羲、中国电气绿能、南汇新城镇、星逻智能、俺来也、饿了么、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临港科技城、港城新天地、临港移动、临港电信、上海海昌公园、观察家科技、怡芯联合、上海行心、临港捷运、司南鱼影像等。
延伸阅读二:北大临港科创中心低空经济“1+6”产业促进模式简介
1个技术体系:“全空间无人技术体系”
围绕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关键技术: 北京大学程承旗教授团队“北斗网格码”技术支撑的“全空间无人技术体系”作为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数字底座。
6个促进条件:“技术研发中心”+“融合飞行示范”+“专业运营平台”+“高质量孵化器”+“产业引导基金”+“人才培训基地”
1、技术研发中心:通过汇聚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开展系统性的低空智联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打造低空智联技术高地;同时做好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顶层规划和实施路径研究,成为政府发展低空经济的顾问单位、智囊机构。
2、融合飞行示范:在具备空域申请条件的特定区域,快速建立融合飞行示范区(点),明确通过“融合飞行运动场”打造,降低低空经济“运动员”进入成本,迅速形成“示范效能”,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赢得产业聚集重要综合先发优势。
3、专业运营平台:探索创建低空适飞空域智联网建设与产业运营体系,通过人大授权、政府遴选等机制,培育国资公司为主体的空域资源运营平台公司,推动低空智联网等空域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低空空域资源开发与高效安全管理的发展模式,推动低空产业发展及空域资产增值。
4、高质量孵化器:基于低空融合飞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降低市场主体参与成本后,重点遴选和吸引优质低空经济项目,通过“拨投联动”等市场化机制,开展高质量孵化,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配置。
5、产业引导基金:配合孵化器发展,组建低空经济专项产业引导基金,配合产业牵引和企业培育。
6、人才培训基地:依托相关资源,快速建立地方低空经济发展人才培训基地,通过整合行业专家及业界知名企业家资源,进一步带动产业生态布局,抢占未来万亿产业人才高地。
延伸阅读三:北大临港科创中心推动临港低空经济大事记
【产业背景】
在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内容时首先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明确提出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出了一条新路。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词;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并召开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座谈会、推动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专题座谈会。
【中心布局】
2023年年底,北大临港科创中心率先联合北斗伏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低空智联技术研发中心,旨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服务于临港新片区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充分发挥民非+平台公司+基金管理人/持股平台/孵化器”主体矩阵优势,提出建设“低空智联孵化器”。中心邀请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国家空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斗网格码国家标准创始人,北京大学空天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程承旗担任低空智联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
2024年2月,程承旗教授向陈金山常委报告在上海临港设立“低空产业示范区”,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制高点”并建设低空智联产业高质量孵化器的建议方案,获得认可。
3月26日,“低空智联技术研发中心”在2024临港科创大会作为重大科创项目,签约发布。该研发中心有效融入临港科技创新体系,通过科技“制高点”打造,不断培育“低空经济”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4月3日,北大临港科创中心聚焦低空经济,举办前沿产业专题讲座第二期。讲座特邀中央空管委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北大临港科创中心低空智联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程承旗教授分享“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理解及发展建议”。
5-9月,中心执行主任王宇带队到金山华东无人机基地、浙江衢州、上海沃兰特、成都成华区等地,就低空经济示范情况实地调研,为打造低空经济“1+6”产业促进模式做好积累。
6-7月,中心与市人大代表王芳工作组合作撰写《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建议报告,报上海市主要领导;协助临港管委会高科处完成“低空经济示范点”申请材料,递交中央空管委;拜访市经信委重大装备处,咨询上海低空经济发展规划,获取工作建议。
8-10月,中心整合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资源,通过资源置换方式获得观察家科技和怡芯联合两家企业股权,探索低空项目孵化创新模式;向市交通委汇报《关于在临港新片区打造低空智联网融合飞行示范点的建议方案》提出将临港打造成上海首个融合飞行示范点建议。
10月,中心“融合飞行示范方案”初步得到市交通委认可,临港成为上海市四个可申请空域之一,中心被初步推荐为上海长三角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会低空经济分会拟任会长单位。
11月,市交通委《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沪交空【2024】870号文)发布,明确将临港新片区列为重点地区进行先行示范:加快低空飞行配套设施建设,开展低空融合飞行试点,探索低空融合飞行相关规则、技术、标准;中心与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协议正式签署,低空经济企业家研修班成功立项。
12月,中心充分联合上下游产业链单位,全面发力推进临港低空融合飞行示范点建设。22日,无人机飞行空域使用申请正式获得批复,包含野外起降点3个、临时空域1个、航线3条。
26日,中心参与协办的“2024未来空间&高端制造高质量发展论坛”顺利举行,中心特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院士,中央空管委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北大临港科创中心低空智联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程承旗教授分别为论坛作主旨演讲,中心执行主任王宇受邀主持“新质驱动、链动未来”圆桌论坛。
论坛上,“上海长三角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会低空经济分会”正式揭牌;中心邀请北斗伏羲、中国电气绿能、饿了么、俺来也、星逻智能、上海电机学院、临港科技城、港城新天地、临港移动、临港电信作为首批发起单位代表上台,共同启动“北大临港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平台”。
27日,低空融合飞行公开课在中心一层党群服务大厅成功举办,北大临港融合飞行示范平台首次对外通过无人机点餐送外卖的方式对低空融合飞行指挥平台进行了全方位展示。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低空经济已成为“万亿蓝海新赛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未来,中心将继续依托北京大学产学研优势,推动低空智联网底层通用技术等相关技术合作与应用,努力依托上海临港新片区综合优势,打造低空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的示范引领区,建设低空智联产业的高质量孵化器,为临港新片区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不断优化资源布局持续发力,加速推进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