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中心喜获上海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AAA资质
12月5日,根据上海市民政局公告(2024 年第 40 号),上海临港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下称“北大临港科创中心”或“中心”)正式获得上海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AAA资质。
中心AAA资质的获评,既是中心高标准规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将为中心持续开展公益性科创事业和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根据国家《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财政部公告2020年第27号)相关规定,3A以上(含3A)社会组织,将有机会通过努力,进一步获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证,有利于积极争取社会捐赠收入。
No.2 北大临港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平台启动,低空经济产业布局首年圆满收官
12月,北大临港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平台(下称“平台”)正式启动,中心首次通过无人机送外卖的方式对低空融合飞行指挥平台进行了全方位展示。
平台是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指导,中心牵头发起,联合首批18家单位参与建设的上海市首个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平台。通过平台搭建,中心提出低空经济“1+6”产业促进模式,即围绕1个全空间无人技术体系,打造1个技术研发中心、1个融合飞行示范点、1家专业运营平台、1个高质量孵化器、1支产业引导基金和1个人才培训基地,期待为地方发展低空经济打造融合飞行“实战”场景,为市场主体入局低空经济降本增效,为政府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保驾护航。
No.3 拓展国际空间,壮大科创生态圈
12月,中心与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认设立迪拜海外办公室。
中心积极推动国际化布局,5月起陆续设立新加坡、香港办公室。此前,中心已与汉坤律所(新加坡)、创士锋、联可达、奥锐精、超级桥(迪拜)、欧盟亚洲中心、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家实验室等多家海外机构或平台建立战略合作。
在国际化活动方面,中心连续受邀参加“SEMICON China”年度活动,与美国“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合办“2024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年会”,支持“新加坡-中国科创加速计划2024”,连续两年支持“超级桥迪拜峰会”,连续两年参与承办“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
中心积极建立战略合作同盟,构建科创生态圈。目前,中心已与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飞镖孵化器、百度医疗、商汤科技等40家生态合作伙伴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No.4 “燕缘创投”募资与投资工作进展顺利
中心100%控股的基金管理人“燕缘创投”完成投资交割4个北大科研团队项目(国测量子、银河通用机器人、北启生物、启明光子),引发创投行业高度关注;1亿规模的上海科创基金也即将完成备案。此外,与其他机构合作成立的成果转化基金正在洽谈过程中。
9月30日,“北大临港燕缘创投工作站”正式揭牌运营。工作站将搭建一个高效、紧密的沟通桥梁,促进北京大学与临港新片区各机构、各主体的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为科创金融支持下的优质早期项目快速落地、孵化及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No.5 积极推动特色服务平台建设,成立可信AI应用与数据协同服务平台
9月,中心与中央网信办下属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合作,积极建设“可信人工智能应用与数据协同公共服务平台”,专注“可信人工智能应用”和“人工智能相关数据协同”的业务承接和技术服务,凝聚国内外顶尖专家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中的可信应用,持续服务于华东地区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平台依托临港地区在在数据跨境流通与AI应用方面成熟的体系建设及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围绕“AI可信应用”与“跨域AI流通”开展两项特色服务与六项通用服务,形成完整服务矩阵,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推动可信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
此前,已陆续落地“PWA滴水湖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平台”“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服务站”和“北大校友长三角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撑中心“企业培育”核心功能。
No.6 临港X·TIME创业大赛,中心推荐多个项目获奖
中心积极支持临港首届X·TIME国际科创大赛,推荐在孵及储备项目报名30个,其中21个进入复赛(占复赛项目的1/6),11个进入决赛(占决赛项目的近1/4),最终获得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和优胜奖各五个。
中心始终围绕“企业培育”核心任务,建立多层次企业培育体系,实现快速增长,培育企业已完成和待完成融资总额达到1.21亿元。中心累计签约14个技术研发平台,其中2024年新建四个,依次为智慧健康技术工程中心、可信平行智能技术研究中心、地球与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心脏与血管健康技术研发中心。地球与空间技术研究院作为下设的第一个研究院,是中心企业培育体系子平台模式的最新尝试;研究院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为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心首次探索并成立联合实验室(数字经济相关)等横向合作新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一系列联合实验室正在洽谈中。
No.7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领域技术经理人培训顺利举办
8月,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领域(中级水平)技术经理人创新转化培训班(第一期)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顺利举办,培训由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上海银行特别支持。
培训班以培养一支生物医药专业化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提升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和水平,共同助力医药创新发展为宗旨,共邀请到来自国家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国内顶级医疗机构等单位的十余位专业导师进行授课。培训持续三天,共计30余人参加。今后,中心将继续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会议精神,持续举办提升转移转化人才能力的培训活动,助力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服务能力。
No.8 “北大滴水湖大讲堂”一周年,新书成功发布
8月,临港新片区成立五周年、“北大滴水湖大讲堂”举办一周年之际,《讲给年轻人的北大人文课(第一辑)》新书发布仪式顺利举办。
“北大滴水湖大讲堂”是在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的倡议支持下,由北大临港科创中心联合北大科技开发部、北大社会科学部共同发起,由北大出版社、北大校友会、港城集团等相关单位深度参与,依托北京大学在人文、社科等领域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专家资源,重点聚焦政策经济、人文艺术、社会民生等领域而开设的系列讲座。自2023年8月首讲开讲以来,已累计举办17场专题讲座,线上线下共积累约7000名观众参与、41余万人次观看,为“年轻的城 年轻人的城”注入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已经成为临港最具标识度的文化品牌。
No.9 PWA滴水湖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平台环评通过,中心获得多项资质
5月,北大临港科创中心PWA滴水湖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平台完成环评建设资质审定,正式对外开放运营。
平台作为生物医药赛道项目培育的赋能平台,2024年度成功申请成为上海市青少年(市级)创新实验室,至今共接待中小学生参观学习800余人,陆续成为上海市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临港新片区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临港分院创新实践基地,获得临港新片区重点产教融合项目等资质。目前,公共实验平台已具备赋能生物医药项目发展、对外提供服务的基础能力,在项目引进、产业赋能、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No.10 荣获临港新片区特色(A档)党群服务阵地,大力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6月,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荣获2023年度临港新片区特色(A档)党群服务阵地,并在特色档党群服务阵地中位居首列。
中心党支部始终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重点打造具有北大特色的党群服务阵地。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现已具备青少年科创服务、人文社科普及、特色党建活动、人才汇聚与政策宣讲等多项特色功能。下半年,中心党支部围绕产业集群党建与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产业集群党委、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党委、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党委分别开展联建活动、企业沙龙等生态支撑服务,持续成为临港新片区金融党群服务驿站单位,逐步成为临港新片区产业集群党群服务阵地网络的重要节点。3月,中心也按照要求成立了工会组织。
另外,中心获得临港新片区“企业家高级研修基地”授牌(5家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