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新闻 - 正文

昨晚(7月18日),北大滴水湖大讲堂第二十四讲顺利举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程受邀在滴水湖剧院作《梦想与现实:脑机接口何时能走近家居生活?》专题讲座。

undefined

周程教授从马斯克神经链接公司发布的脑机接口最新研究成 果切入,深度剖析技术现状与挑战。周教授阐释了脑机接口的核心定义“绕过外周神经和肌肉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信息交互通道”,并系统介绍三类技术路径:非侵入式、侵入式和介入式。他指出,当前应用聚焦治疗型脑机接口,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感知、运动和语言功能,而增强健康人群能力的增强型设备仍处于探索阶段。周教授回顾了二十年脑机接口的技术突破,通过梳理国内外案例,他详解清华半侵入式接口助力患者自主喝水、中科院柔性电极实现意念打乒乓球游戏、南开介入式接口修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等中国创新成果。针对技术瓶颈,周教授指出脑机接口技术在技术维度、理论维度、伦理维度还存在许多挑战。

undefined

展望前景时,周程教授引用数据: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2033年预计达108.9亿美元,目前中国相关企业超百家。他强调,头部公司专利布局与政府政策支持正加速技术落地,但脑机接口技术仍存在三方面伦理挑战:物理层面的不伤害原则、大脑改造、不受控行为风险,心理层面的主体性风险、知情同意、隐私危机,社会层面的数字权益、责任归属争议,特别是资本介入可能引发的技术公平失衡。最后,周程教授指出,脑机接口的进展可能远没有人们想象得那样乐观。

undefined

互动交流环节,观众围绕“技术可及性问题”和“隐私与伦理风险”等问题展开提问。周程教授指出,技术普及需平衡市场机制与社会调节,正如汽车提升工作效率的差异非该领域独有,脑机接口的公平性问题需通过政策协同解决。对于隐私与伦理问题的应对,他提出技术发展需以“社会共治”为前提,强化伦理框架以护航创新。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龚红兵出席并为周程教授颁发讲座纪念牌。200余名观众现场参加本次活动,新媒体平台累计吸引近20万人次线上聆听讲座。

undefined

活动前,周程教授现场考察了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参观了中心一层的党群服务中心,并对中心发展给予亲切指导。

undefined

“北大滴水湖大讲堂”是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的倡议支持下,由北大临港科创中心联合北大科技开发部、社会科学部共同发起,由北大出版社、北大校友会等相关单位深度参与,依托北京大学在人文、社科等领域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专家资源,重点聚焦经济发展、人文艺术、社会治理等领域。

自2023年8月起,每月邀请一位北京大学知名教授或专家学者到新片区专题授课并与新片区建设者深度交流,促进北大优质人文社科资源向临港集聚。截至本月,“北大滴水湖大讲堂”已累计举办24场讲座,9千余名观众线下聆听讲座、近100万人次线上观看讲座,有效提升临港新片区文化形象和城市竞争力。

下一篇: 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党支部与iHuman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版权所有©上海临港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