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新闻 - 正文

5月16日上午,“2025年临港科创大会”在临港中心举行。大会发布了临港“拨改投”试点方案,2025年度首批8个“拨改投”创新试点项目在现场签约,北大临港科创中心推荐的智道元生(上海)技术有限公司“可信数据飞轮——高价值数据合成平台和高可信应用评估平台”项目和琪材微(上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琪材微光刻胶树脂研发中心”项目成功入围首批试点项目,占签约总数四分之一,为临港新片区“拨改投”试点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临港“拨改投”试点打通了“0-1”创新驱动路径,激发了临港科技创新型平台与高能级孵化载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将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临港转化落地。

图片 

早自2024年开始,中心就积极配合临港管委会高科处探讨“拨改投”规则和操作路径,多次参加专题讨论会并提出若干有效建议。2025年初,中心梳理出“拨改投”储备项目十余个,后在一季度的首批“拨改投”项目申报中,组织了5个重点项目参加项目征集,并对项目单位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合理性、真实性审查,后续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对项目市场可行性、技术创新性等评估评审,最终,智道元生和琪材微的2个项目通过平台内部立项和管委会立项报备,正式签署了“拨改投”项目实施协议。签约后,中心将根据临港管委会要求做好落地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监督,推动项目完成建设目标任务及实现“拨改投”成功转股。

除了“拨改投”试点,中心也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概念验证和超前孵化模式,比如内设研发中心、直投或资源置换占股、预孵化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围绕国家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心积极主动布局,2023年底成立了低空智联技术研发中心,并联合临港十余家相关企业,共同打造了上海市首个“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平台”,为临港参与低空经济作出了贡献。

此外,中心围绕企业培育的核心目标,积极探索出了“概念验证+深度孵化+精准投资”的业务闭环,率先在临港“科技创新型平台”中成功获得了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中心旗下的“燕缘创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陆续参与投出了银河机器人、国测量子、北启生物、启明光子、灵初智能、燕芯微等优质项目,进一步证明了专注早期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价值。其中,燕芯微确定落地临港,将进一步为临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本次大会上,临港新片区除了发布《临港创客新政“十二条”》外,还宣布了将带动司南基金、燕缘创投以及上海金融机构设立的社会化基金,形成科创基金矩阵;将协同银行、保险、担保合力形成超50亿元的临港科创专属金融资源。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还将出资新设5亿元的临港启航基金,作为天使基金,专门投向在临港发展的种子期、初创型企业。这进一步肯定了中心在建设初期就提前布局早期科创股权投资领域的意义,也为北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下一步的生态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前,在政府的指导下,“拨投结合”、“招投联动”在培育和招引高科技企业的有效性上已形成广泛共识;在市场的维度下,“孵投联动”越来越得到投资机构、孵化器等主体的青睐;而“生态化”已成为政府和市场两大类主体更加一致的选择。

2025年是北京大学的科技创新年,为更好服务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进一步做好科创企业培育工作,服务地方发展,中心重点提出了“燕缘科创生态”建设计划,具体包含燕缘Lab、燕缘孵化器、燕缘创投、燕缘国际科创大赛等具体工作。该计划由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和北京大学校友会共同认可并发起,由中心主责推进,由北大相关异地科研机构、校友服务平台和北大生态合作伙伴等相关方共建共享;旨在建设一个系统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科创服务平台,立足北大、面向产业,深度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期,中心旗下的“燕缘孵化器”即将揭牌,首届“燕缘国际科创大赛”也将拉开帷幕,配合“燕缘创投”的持续支撑,中心有信心进一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吸引和培育项目的能力,也必将有更多的优质早期项目获得“拨改投”的支持,获得“燕缘创投”的投资,获得“燕缘科创生态”的赋能,获得科技创新创业路上“最早一公里”及后程的发展优势。

临港新片区经过6年的努力,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北大临港科创中心作为临港一个年轻的科创平台,将深度融入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对中心来说,一个国际一流的大学系科创服务平台的发展之路也才刚刚开始。


【延伸阅读】

北大临港科创中心首批“拨改投”创新试点项目简介


项目一:可信数据飞轮--高价值数据合成平台和高可信应用评估平台项目

本项目建设“跨域AI智能体网络交互引擎”作为产品内核,打造 “高价值数据合成”和“高可信应用评估”的平行学习范式。项目瞄准全球AI智能体爆发期为行业提供“可信数据飞轮”解决方案,帮助垂直领域AI应用公司“从0到1”构建和积累原生AI数据资产,进而自主掌控AI大模型及AI智能体的产品开发和持续迭代能力。

图片

具体建设目标为:聚焦于本项目解决方案及开放社区生态,赋能海量AI-Native应用形成全自动数据流水线,并构造服务全球AI智能体网络的核心基础设施。


项目二:琪材微光刻胶树脂研发中心项目

琪材微(上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技术源于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主营业务是开展KrF和ArF光刻胶树脂材料的研发和销售,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全面光刻胶树脂聚合技术并且可以提供公斤级合格质量的第三方光刻胶树脂供应商。

树脂是光刻胶最重要的原材料,占KrF光刻胶成本50%,ArF光刻胶成本70%以上。光刻胶树脂的产品款数多,质量要求高,目前国内尚未实现量产和商业化。树脂的缺失是实现高端光刻胶国产替代的“卡点”。琪材微作为国内领先的专注高端光刻胶树脂的企业,是国内唯一全面掌握传统自由基、活性阴离子和活性自由基三种聚合技术的第三方高端光刻胶树脂供应商。目前已向近十家国产光刻胶企业提供公斤级产品,活性阴离子聚合技术可以达到国际唯一的日本供应商技术指标。今年有望实现多款产品进入芯片厂验证。


“拨改投“试点项目持续招募

中心持续为“拨改投”创新试点政策开展项目储备和遴选,面向全球征集一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有丰富转化经验的科研团队,适时推荐符合条件的项目团队申请“拨改投”资金支持(单项最高500万元),也欢迎各机构和团队进行项目推荐或自荐。

联系方式:chenshuang@pku-iicsh.org.cn

上一篇: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胜利召开

下一篇: 北大临港科创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顺利召开

版权所有©上海临港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