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新闻 - 正文


6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下称“北大信科院”)学生办公室付晓倩老师、肖邦骏辅导员的带领下,学院师生一行32人来到临港新片区,开展了为期三天半的思政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临港新片区的创新发展为主线,在上海临港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下称“北大临港科创中心”)的热情接待下,师生们先后走访了朵云书院、滴水湖AI创新港、闵联临港园区、临港大飞机园等特色展厅与园区,参观了拓荆科技、中微半导体、通用电气航空航天等多家新片区重点企业。通过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前沿科技产业现状,亲身感受了新片区的创新创业活力,同时深化了对科技成果转化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undefined

   

   
     

在临港新片区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滴水湖AI创新港,北大信科院师生们参观了多个技术展示中心,了解了智能驾驶、智慧医疗、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专业在未来产业中的价值。在临港大飞机园,师生们参访了园区内的通用电气航空航天(GEAerospace)公司并参与了民用航空产业座谈交流会。在与专家围绕航空材料、航电系统、智能制造等话题展开的讨论中,同学们对临港的国际化创新生态有了更深体会。

   

6月26日上午,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可信平行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林懿伦博士对上海首届“燕缘·滴水湖”大学生AI+国际创业大赛进行了介绍,作为“燕缘国际科创大赛”大学生创业专项赛,希望通过实地参访与赛事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同学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新实践的内生动力。在随后的结营仪式中,他表示此次融合科技创新与思政教育的特色活动是青年学子投身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新起点。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将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北大学子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资源。

   


未来,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将继续充分履行北京大学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责任,持续在每年暑假期间带领北大信科院的优秀学子深入了解临港新片区,全力支持新片区人才招引工作,让更多北大学子亲身感受到临港这座“年轻人的城”所蕴含的蓬勃朝气;与此同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北大学子对于科技成果落地、进行产业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与体会,充分为北大学子提供来自前沿科技产业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undefined

   

延伸阅读

1

北京大学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关于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化实践性为抓手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引导学生践行“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大学党委研究决定开展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并专门设立思政实践课程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开展以“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为精神的思政实践活动,鼓励北大青年深入基层实践一线,深化国情民情认知,深刻感悟青春使命、提升全方位能力素质。思政实践基地由学校各院系与共建单位共同建设。共建单位应为各级党政机关、依法成立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

2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于2002年由原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电子学系和信息科学中心合并而成。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六个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2017年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评A+,“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获评A。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获批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


学院目前下设10个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大类包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应用物理学等5个专业;计算机大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学院共有学生1600余人。



上一篇: 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党支部与iHuman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下一篇: 燕缘投资记|智在无界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版权所有©上海临港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