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5日,在上海临港这片承载国家战略的改革热土上,“上海临港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下称“北大临港科创中心”或“中心”)由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与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陈金山共同揭牌,北京大学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下称“临港新片区”)携手打造的“科技创新型平台”正式启航,开始书写校地协同发展新篇章。

2021年3月2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和北京大学各自优势,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北京大学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约,依托北大在理、医、工等领域的创新优势和人才资源,通过深度培育与金融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科技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同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到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上海和北大要更好成为创新成果的绽放之地,更加自觉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双方优势领域,集结更多优质资源,携手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把临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成为“校市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作为临港新片区首个在上海市民政局完成“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的科技创新型平台,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在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临港管委会的指导下,牢牢把握“企业培育和人才集聚”这一核心任务,选择并已经率先建设完成“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平台公司+持股平台/孵化器/基金管理人”的主体矩阵;2024 年底,中心在成立未满 3 年的情况下破格获得了社会服务组织3A级资质,在合规发展方面获得上海市民政局的高度认可。
过去的两年中,中心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材料、低空经济等产业方向,通过“概念验证+深度孵化+精准投资”业务模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政策链,积极推动“燕缘科创生态”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最早一公里提供全方位高价值服务,努力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平台。
1.加速项目与人才集聚 企业培育成效凸显
两年来,中心积极探索临港“科技创新型平台”的发展模式创新,牢牢把握“企业培育和人才集聚”核心任务,建立包含内设研发平台、中心&基金直投、资源置换占股和预孵化等方式在内的多层次企业培育体系,获得上海市“新型研发机构”资质。

截至目前,中心根据上海及临港的产业布局,结合北大学科优势,已设立十余个技术研发平台,并通过动态管理和业绩考核等机制强化市场化运营服务,产业领域涵盖高性能光子芯片、可信平行智能、地球与空间技术、科技金融与数据运营等多个领域,积极推动有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有力服务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
中心培育企业注重量质并举。2024 年,中心积极支持临港首届X-TIME科创大赛,推荐在孵及储备项目报名30个,其中21个进入复赛(占复赛项目的1/6),11个进入决赛(占决赛项目的近1/4),最终获得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和优胜奖各5个。在2025年临港新片区 “拨改投”试点工作中,中心推荐的“可信数据飞轮——高价值数据合成平台和高可信应用评估平台”项目和“琪材微光刻胶树脂研发中心”项目成功入围首批试点项目,占签约项目总数 1/4,配合临港探索出了“拨投联动”的有效实施路径,为临港新片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培育机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心团队以人才为基石,已建立起一支近 60人的运营和研发团队,其中博士占比24%,硕士占比43%,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在组织架构方面,中心在理事会领导下由主任办公会统一决策管理,业务涵盖技术研发合作、企业孵化培育、投资基金管理与科创生态建设,构建了完善的管理体系;中心聚焦早期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组建的核心痛点,设立“资源合伙人”合作机制,邀请产业资源丰富的各类实战型人才加入,做科学家创新创业合伙人,组建“科创人才社区”,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和企业培育的优质合作机会的“集聚区”。
2.汇聚科创要素 服务产业布局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心在服务临港科技创新业态中走出了一条“搭平台、聚资源、促转化”的特色路径。
中心积极推动特色“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打造了多维度支撑体系:与中央网信办下属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合作建设“可信AI应用与数据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在临港新片区参与支持“上海大学生AI+国际创业大赛”,启动 “临港新片区数据及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为临港新片区引流高质量“数字游民”,抢占青年 AI 人才高地;同步推进“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平台”“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服务站”和“北大校友长三角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载体,为“企业培育和人才集聚”核心功能提供平台支撑。
中心积极搭建合作生态朋友圈,已与南汇新城镇、临港科技城、闵虹地产集团、奉贤生命蓝湾等开发主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业务往来;同时,与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阿里云、华为、商汤科技、上海银行、欧盟亚洲中心、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等50 余家海内外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构建起“政府+高校+企业+机构”的协同网络。在此基础上,就硅光子芯片光谱仪研发、可信平行智能、基于时空编码的应用研究、“创新积分制”应用等研发方向,中心依托下设研发平台拓展横向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加强相关技术在地方产业和应用场景的落地转化。
自2023年底,中心开始积极推动临港低空经济产业布局,已牵头发起上海市首个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平台,在临港特定区域由统一的低空智联技术系统支撑,打造融合飞行“实战”场景,提出了“1+6”产业促进模式(1个“全空间无人技术体系”与“技术研发中心”+“融合飞行示范”+“专业运营平台”+“高质量孵化器”+“产业引导基金”+“人才培训基地”6个促进条件),为低空经济提供了临港案例,成功推动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市低空经济首批可申请空域的4个试点区域之一,为临港新片区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不断优化资源布局持续发力,加速推进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的良性发展。
3.布局早期创投 构建培育转化闭环
中心通过深度调研分析,针对早期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的难点堵点,积极推动自有基金管理人设立,坚定布局科技金融,丰富服务早期科创企业手段,实现企业培育闭环,也为中心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4月,中心下属基金管理人“燕缘创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北大临港科创中心成为临港全部科技创新型平台中第一个拥有基金管理人的平台;“燕缘创投”已成为支持北大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创投力量。
“燕缘创投”秉持“专心、专注、专业”的投资理念,“投早、投小、投科技”,聚焦高校与科研院所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要投资领域,同时兼顾其他优质社会化科创项目。
目前,“燕缘创投”已在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参与投出银河机器人、国测量子、北启生物等多个北大科学家创业项目,在科创投资界受到广泛关注。此外, 中心积极响应与临港管委会“投招联动”举措,通过“燕缘创投”投资牵引某ReRAM存储芯片企业落地临港,带动投资近亿元,进一步丰富临港集成电路产业布局。

4.服务“年轻的城 年轻人的城”
“北大滴水湖大讲堂”是由北大临港科创中心联合北大科技开发部、社会科学部共同发起,由北大出版社、北大校友会等相关单位深度参与,依托北京大学在人文、社科等领域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专家资源,重点聚焦经济发展、人文艺术、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高端系列讲座。作为临港新片区的重要人文品牌,“北大滴水湖大讲堂”自2023年8月启动以来,已举办23场高端讲座,累计吸引近9000人次现场参与,线上触达超80万人次。有效提升临港新片区和南汇新城城市文化软实力、竞争力,为“年轻的城 年轻人的城”注入更强大的人文力量,已经成为临港最具标识度的文化品牌活动。2024年8月,《讲给年轻人的北大人文课:北大滴水湖大讲堂精选(第一辑)》已由北大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第二辑图书出版工作已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中心党支部自2022年12月成立以来,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北大红色基因与临港新片区“年轻的城 年轻人的城”的发展特质深度融合,重点打造具有北大特色的党群服务阵地。“北大临港党群服务中心”承载思政教育与实践、青少年科普、科创服务等功能,先后获得临港新片区特色(A档)党群服务阵地、“北大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授牌、临港新片区金融党群服务驿站单位等荣誉和资质。2025年6月,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荣获临港新片区星级党群服务阵地(临港共7家)。
此外,中心陆续获得临港新片区首批“企业家高级研修基地”授牌(5家单位之一)、上海市“青少年科创实验室”资质(临港首批)、上海市科技创新券合作单位资质、临港新片区校园引才工作站、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平竞争政策指导直通车”试点单位(首批3家之一)。

5.校内外联动 涵育一流科创生态
站在两周年的新起点,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和北京大学校友会共同发起“燕缘科创生态”,北大临港科创中心作为主责推进单位积极协同校内外科创资源,着力打造系统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北大系科创服务平台,这也是在 2025“北大科技创新年”深化成果转化,落实“高效能一门式全流程管理”的重要举措。“燕缘科创生态”具体包含燕缘Lab、燕缘国际科创大赛、燕缘孵化器、燕缘创投、燕缘HUB、燕缘科创评论、燕缘会客厅和燕缘公益八个部分,中心将联合北大异地科研机构、北大校友服务平台和北大生态合作伙伴等相关方共建共享。
截至目前,“燕缘 Lab”版块已有多家地方政府和领军企业有意合作概念验证基金或基地;“燕缘国际科创大赛”也率先从上海临港启动,后期将拓展到海内外若干城市,不断汇聚高质量项目和高水平人才;“燕缘孵化器”总部已在北京鼎好 DH3 大厦落地,已率先与北创投、上海科创集团、广州金控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华泰联合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知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首批高质量入孵项目已完成筛选;未来,燕缘孵化器将进一步发挥京沪两地协同创新优势,进一步放大汇聚和培育早期项目的平台功能,服务包含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在内的北大异地科研机构,服务校友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燕缘创投”也将以“孵投联动”、“拨投联动”等机制进一步挖掘、投资优质项目;“燕缘 HUB”集聚科创人才与产业人才,社区初具规模;“燕缘科创评论”做好成果转化智库,服务行业发展;“燕缘会客厅”为北大师生、校友和北大之友陆续提供交流空间;“燕缘公益”将持续推出公益讲座、科普活动、产业论坛等服务项目,适时反哺学校发展……

未来,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将继续立足北大、面向产业,搭建全球优质科创资源交流汇聚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度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打造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一流人才聚集地、优质成果孵化地和高端产业生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