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资讯 - 正文

国家空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空天信息工程中心主任、教授程承旗在论坛上作报告。新华网 蒋巧玲 摄

新华网福州5月26日电(蒋巧玲)随着人类低空飞行活动频次和密度的增加,空域交通如何保持有序畅通,是当前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议题。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国家空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空天信息工程中心主任、教授程承旗在多场论坛中提出,发展低空经济,要在空中“修路”,建立统一的低空立体交通“红绿灯”系统。


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

低空经济的高度范围被普遍定义为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内,根据实际需要可扩展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它是以垂直起降型飞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它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政策逐步放开,低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一种产业链型经济,低空经济包含了低空基础设施产业链、低空装备制造产业链和低空运营服务产业链三大产业链,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程承旗说。

据了解,2021年2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同时,中国民航局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注册无人机数量已达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在个人消费、地理测绘、影视航拍等领域应用基础上,无人机应急救援、通信中继、气象探测等应用场景不断被开发,无人机物流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关键理论技术已突破

亟待构建空中“红绿灯”系统

“无人机作为一种新消费,未来会跟地面交通一样,成为老百姓普遍参与的一件事。”程承旗认为,低空领域将变得“车水马龙”,多种及多架飞行器同时有序飞行的需求,对现有技术体系和运营架构提出了挑战。

据了解,目前,珠海、深圳等国内城市在社区无人机配送方面走在前列,但尚且属于“隔离飞行”,一个企业一条“路”,无法实现众多企业在同一区域内运营和飞行。

“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建设低空智联网以及统一的低空高精度立体交通图。通俗地说,就是要在空中‘修路’,构建统一的空中‘红绿灯’系统。”

程承旗提供的方案并不是“空中楼阁”——1997年至今,程承旗和团队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下,完成了一套面向地球全域空间的GeoSOT地球立体网格与编码理论体系。该体系可将地球表面及其上空、下方的空间划分为一系列大小、形状和属性统一的网格单元,这些网格单元能被唯一标识和快速访问,为空中“红绿灯”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目前,这套框架体系已经被国家北斗、国家测绘、国家邮政发布为国家标准。

“有了国家标准,接下来还要探索‘路’的标准、工程的标准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完善。” 程承旗说,基于上述关键理论和技术的突破,他和团队正在推动全国建立低空高精度立体交通图技术标准。目前,通过产学研对接转化,相关的试点应用项目已经在浙江、安徽、上海、广东等地开展,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相关技术的应用转化企业也在和福州市有关部门开展洽谈对接。

对于下一步如何具体推动,程承旗也提出了建议:创建低空综合服务示范区(融合飞行示范区),实现技术引领;创建技术中试基地,形成产业汇聚;结合城市大脑建设,打造统一标准的低空立体交通“红绿灯”系统,开创低空经济新时代。


原文链接:http://fj.news.cn/20240526/7c4d4238092047e19e87c7f62d19f67a/c.html

上一篇: 中国证监会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

下一篇: 北京大学完成存量专利盘点工作

版权所有©上海临港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