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期间,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IPPH)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中知慧融·智创未来”专利产业化研讨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海临港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下称“北大临港科创中心”或“中心”)作为重要合作方受邀参加。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专利产业化发展,旨在探索科技创新、产业转化与金融支持协同推进的新模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政府、产业、高校、服务机构的近3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知识产权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李程出席会议并致辞。

  在主题演讲环节,北大临港科创中心科技金融与数据运营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张弓以“新型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创新积分制的运营和推广”为题,系统介绍了创新积分制在推动科技人才评价、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了中心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多地实践案例。张弓指出,创新积分制不仅有助于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也为政府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供了量化依据,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有效政策工具。

 签约仪式上,北大临港科创中心与知识产权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心副主任张炜炜见证签约。各方将围绕数据共享、平台共建、模式共创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支持专利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体系。
签约仪式上,北大临港科创中心与知识产权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心副主任张炜炜见证签约。各方将围绕数据共享、平台共建、模式共创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支持专利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体系。

 未来,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将继续发挥在科技金融、数据运营与创新政策研究方面的优势,与各方携手推动知识产权的高效转化与产业化应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知识产权强国提供支撑。
未来,北大临港科创中心将继续发挥在科技金融、数据运营与创新政策研究方面的优势,与各方携手推动知识产权的高效转化与产业化应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知识产权强国提供支撑。
延伸阅读|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80年8月,前身为专利文献出版社,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和主办,是中国专利文献法定出版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外专利信息服务统一出口单位。作为国务院出资的中央文化企业,该公司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拥有国家级图书、期刊、电子、网络出版资质。业务涵盖专利文献出版、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图书期刊出版、数字印刷等领域,形成了集出版、数据加工、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近年来,公司加速数字化转型,自主研发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审校、数据处理等领域应用,并设立创新研究院专注AI产品研发。公司现有员工近1000人,下辖多个职能部门、事业部及子公司,整体经济规模在中央部委图书出版单位中名列第6,在全国社科类图书出版单位中名列第2。